角色效應
發(fā)布時間:2017/9/18 15:22:12 閱讀次數(shù):774
生活中的我們是不是經常見到這種人,自己一事無成或平平凡凡,經常拿著自己身邊比較厲害的人來說事,企圖給自己提高地位,增加自豪感。常見的例子有學生之間以父母職位相稱,相互交往。在心理學上可以用角色效應來解釋這類行為。
角色效應講的是:現(xiàn)實生活中,人們以不同的社會角色參加活動,這種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為變化被稱為角色效應(Role Effect)。
角色效應的產生要經歷三個過程:
一是社會和他人對角色的期待。就目前教育情況而言,普遍存在著對孩子社會角色期望的偏差,比如“好學生”在不少家長教師心目中就是“學習好”,“學習好”就是分數(shù)高。由此引發(fā)出教育指導思想的失誤,造成教育重智育,輕德、體、美和勞動教育的傾向,降低了教育質量;
二是對自己扮演的社會角色的認知。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教師往往忽視了孩子角色概念的認識的偏差,一些孩子常以“我爸是經理”、“我爺爺是書記”而自負,把自己與長輩的角色等同起來,顛倒了角色概念的關系,致使這類孩子養(yǎng)成了狂妄自大、目中無人的畸表心態(tài)。尤其是現(xiàn)在孩子在家庭里嬌生慣養(yǎng),是百分之百的受到寵愛,而到了一個班級后,往往無法享受到那種至尊的榮耀,于是心理上發(fā)生偏差,認為老師部重視。其實,這是學生在認識上走入了誤區(qū),你在家庭里是唯一的,是百分之百的,多少人圍著你轉,但是,你到了新的環(huán)境中必須清楚地意識到,你只是班級里幾十分之一,并非老師的忽略,而是你要轉變自己的角色,自覺地融入集體中,老師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,手心手背都是肉,不可能也不應該厚此薄彼的;
三是在角色期望和角色認知的基礎上,通過具體的角色規(guī)范,實現(xiàn)角色期待和角色行為。
從角色認知的形成到角色行為的實現(xiàn)需要一個過程,幫助和教育孩子完成這一轉化過程,是老師的職責。如有的班主任老師因人而異地安排個性各異的學生擔任不同的班干,就是在利用角色意識教育孩子,在一系列的角色、行為中,讓孩子更深層次地了解集體生活,對于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,克服馬虎、草率的性格弱點都是十分有益的。很多語文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,在課堂教學中,為了讓學生在自己的心里形成主體意識,老師讓學生在已創(chuàng)設的特定情境中,擔當角色、扮演角色。除扮演教材中的角色外,根據(jù)需要,讓學生擔當向往的角色,扮演童話角色或現(xiàn)實中的角色,往往會使得課堂里充滿了情趣盎然的生活氣息,使學生仿佛進入了現(xiàn)實生活的情境。角色轉換產生的新異感,激起學生熱烈的學習情緒,使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,在角色意識的趨動下,盡情地投入,全面地活動起來,忘我地由“扮演角色”到“進入角色”,由教育教學的“被動角色”躍為“主動角色”,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。在這過程中,孩子的情感、思維方式、語言也隨著角色的變化而變化。孩子用角色的眼睛去看,用角色的心理去思考、去表達,漸漸地孩子的情感也不知不覺地移入到角色的身上,此即所謂“我他合一”。當“我他合一”,亦即教學內容與孩子的“角色意識”融合在一起的時候,便是學習情緒最高漲的時候。兒童的情感活動參與了認知活動,“用情感伴隨理性”,二者交織起來和諧進行,這種最佳的心理趨動,正是挖掘人類潛在能力的重要通道。在教學中,不僅是教師和學生認知的投入,而且也是情感的積極參與。要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取得情感上的協(xié)調一致,應要求我們教師對教育的對象有移情性的理解,注意角色的心理變化,也就是教育者設想處在教育對象的那種現(xiàn)實境地、心理位置上,從受教育者方面推測自己教育教學方法的可行性,并激發(fā)學生產生類似的行為反應,亦即達到設身處地、以心換心的疊加漸進的效益,簡言之,就是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。非但課堂教學如此,教育活動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角色效應在班級管理中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。
一、輪換班干
對于班級中的管理角色,班主任應該要實行輪換制,這樣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體驗角色的意義,也可以防止一個學生的角色依賴性。
二、多種角色
班級中的管理角色應該是多樣的:班長、副班長、學習委員……班主任老師要善于組織學生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,組織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,開發(fā)新穎獨特的實踐活動。例如可以組織學生創(chuàng)辦讀書小組、科技制作小組、器樂演奏小組、舞蹈隊、足球隊、小記者團等等,廣泛開展讀書、科技、文藝、體育、電腦制作、書法美術比賽等活動,這樣才能創(chuàng)設更多的班級角色,讓每一個學生都在活動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項目,擔當最適合自己的角色,并在角色實踐中展示自己,完善自己。
三、角色競爭
合理分擔班級角色,并非平均分配角色。班主任還應把競爭機制引入角色分擔,對那些認同度較高、大家普遍看好的班級角色適當組織開展競爭,通過當眾演講、公開測評等渠道,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公平地爭取到這一角色,以培養(yǎng)學生的競爭意識。通過付出艱辛的努力獲得的角色,學生才會珍惜,才會更好地履行角色職能,讓班級角色發(fā)揮最佳的管理效益。
上一篇:宿舍效應
下一篇:螞蟻效應與團隊管理